讯 东华理工大学在疫情防控形势下,积极构建“三三三”心理育人新模式。率先在省内开通疫情心理辅导热线,参与志愿心理援助服务300余名师生,《疫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指南》、系列专题心理微课等惠及全校16个学院、2万余名师生……2020年,新模式的多项举措多次被学习强国、新华社、江西教育电视台、江西教育网、江西新闻、江西校园网等媒体报道。
强化“三育”,多措并举提素养
疫情防控,“教育”是基础。以“课堂、活动、网络”三大育心阵地,打造疫情防控思政平台。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转至线上教学。为推动心理自助意识与战“疫”精神入脑入心入行,为30余名教师开展线上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技巧培训提升授课实效;结合疫情形势,录制情绪调适、生活适应、压力管理等18个主题系列心理微课,普及心理健康与安全知识,保障疫期、暑期心理安全,点击量达2万余次,其中“成长”与“释压”两个心理微课视频被选送至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第二课堂”是疫期活动育人的主阵地,开展5·25心理健康文化节、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四三工程等特色活动,并辅以系列心理专题讲座、团体辅导、心理沙龙等,精心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精准的疫期心理服务,仅2020年累计开展心理育人活动120余场,组织开展讲座10余次,参加学生累计2万人次。我校推选的心理情景剧《爱未走远》荣获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三等奖;4项班级心战“疫”作品在“我班战‘疫’心故事全国网络大展示”视频征集活动中获全国“优秀获奖作品”。东华理工大学心理中心、东华理工大学树洞QQ、中心网站等网络平台, 多渠道开展心理调适和防控知识宣传,做到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全覆盖。仅疫情期间,通过网络阵地发布105篇心理抗疫科普文章,总流量达15万余人次。
突出“三防”,常态机制稳安全
疫情防控,“预防”是关键。东华理工大学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建立“制”防、“人”防、“物”防三防常态疫情防控机制。疫情暴发后,制定出台《24小时心理辅导热线值班制度》、《返校后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指南》等制度。学校疫情防控以心理专职教师、心理辅导员、心理保健员、心理联络员构建的“校-院-班-寝”四级队伍,织起最严密的疫情防护网。疫情期间,线上、线下共为师生开展100余场疫期心理调适、心理危机识别及干预技能、心理约谈及普查技能等培训,培养学院心理联合委员会快速成长;基于此,心理保健员高祖念同学获评为2020年全国“百佳心理委员”。疫情暴发后,学校大门、学生宿舍、教学楼、食堂等地严密防护,心理咨询中心定期消毒,并为来访者配备消毒液、洗手液;以深度体验心理咨询中心各功能室帮助防控疫情,稳定情绪。
推进“三治”,精准帮扶护成长
疫情防控,“施治”是保障。以全面筛查为切入点、以三色帮扶为着力点、以挂点跟踪为落脚点,开展疫情防控心理施治。学校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网络心理测试,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筛查。经筛查,2020年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占比10%,并针对筛查结果开展“蓝、橙、红”三色预警。针对心理困扰学生,学院及家庭积极关注,并持续跟踪;对心理问题学生,开展线上、线下心理咨询与辅导;对心理危机学生,学校第一时间介入,紧急启动危机干预程序,联动家长共同开展心理帮扶,2020年共计危机干预20余人。经辅导员约谈和心理咨询中心干预,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占比下降到2%;通过约谈,大大提升了大学生积极关注自我心理健康的主动性,2020年主动寻求咨询的学生人数比往年增加了20%;2017-2019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30%,秋季普查后发生率下降到12%;2016级毕业生均顺利毕业。学校在省内首度探索构建“挂点服务学院”制度,专职心理咨询师采用“导师带徒”模式分学院挂点,持续跟踪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护佑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唯有心安,才有生安。东华理工大学以“三全育人”为导向,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运用“三三三”心理育人新模式凝聚各方力量,加快构建心理工作大格局,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更好服务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图/吕洲超 徐俊莎;文/吕洲超 朋娴 李露)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