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大杨辉教授团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和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2021-01-06 16:38:00

    近日,由华东交通大学副校长杨辉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牵头申报的“离子型稀土产业集聚区域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项目总经费313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733万元),此项科技创新将有力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杨辉教授团队“高速列车行驶环境车-路-云融合感知方法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直接资助经费229万元,这是该团队继获得全省首个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后,在服务行业上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离子型稀土产业集聚区域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该项目围绕离子型稀土产业集聚区域(赣州),研究提出网络协同制造发展模式;面向区域内稀土产业龙头企业,研发制造全链条动态感知、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数据驱动的企业智能决策等网络协同制造集成技术与系统并开展应用示范;围绕开采提取、萃取分离、金属制备、材料制备等区域内稀土产业重点企业,研发设备状态监测、生产环境、工艺参数感知及预测、生产协同优化及控制等智能生产集成技术与应用系统并开展应用示范;面向产业链及其关联产业的企业,构建区域网络协同制造第三方服务平台,建设形成系统集成、技术服务、人才培训等网络协同制造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并开展应用示范。项目实施将促进稀土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助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继去年该校徐长节教授主持申报的“高铁非饱和路基长期性能演化及其大数据分析预测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后,“高速列车行驶环境车-路-云融合感知方法研究”再次获批该类项目,充分展示了华东交大在铁路行业的科研实力。该项目针对现有的单一感知模式和传感器布局方式难以满足行驶环境准确、可靠感知,以及现有路端气候、地质、异物侵限、周界入侵等监测系统相互独立、性能局限难以融入高铁列控系统实现对行驶环境的精准预判,现有车载、轨旁设备算力局限难以满足行驶环境感知实时性要求等问题,基于高速列车车端、路端多传感模式协同及大数据云平台,研究高速列车行驶环境“车-路-云”融合感知方法、关键技术及系统,实现高速列车行驶环境快速感知与精准预判,保障高速列车安全、高效、智能化运行,同时可为自主研发新型智能列控系统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撑。

  近年来,杨辉教授团队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国家战略对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需求,系统开展稀有金属特色优势产业网络协同和智能制造核心关键技术、轨道交通自动化与智能驾驶关键技术研究,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来源:华东交大)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