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交通学院智教多维赋能教师成长
2025-03-29 11:16:00

  “通过学校最近这一系列的培训和竞赛,作为一名新进老师,眼前这片未知而充满可能的教育海洋,等着我去乘风破浪。”南昌交通学院教师李庭可说。近段时间,该校通过“理论筑基-技术赋能-实战提质”多措并举,致力于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广阔平台,提升教师队伍教学创新能力和信息化素养,全方位推动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 

积极转型  构建智慧教育新范式

  南昌交通学院以“人工智能 + 高等教育”国家战略为指引,完成网络教学平台智慧化升级,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构建起“双向智能进化”的教学体系。教师端配备了智能化的教学工具配置中枢,支持灵活调用单一模型或多模型协同矩阵,智能适配教学场景;学生端创新研发了认知交互界面,学习者可选择自适应AI学伴,获得更加精准的个性化学习体验。

  文法学院“中西文化对比”教学团队通过前期的培训,在最近的课程中依托南昌交通学院智慧课程平台,借助DeepSeek大模型,培育专属AI教学助手、构建定制化智能系统、优化AI功能模块,从而使教学助手具备更精准的教学能力。团队教师们反馈,“通过专属的AI教学助手,今后可以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多维度数据,精准描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画像,便于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掌握情况。”此外,教师还能掌握学生群体共性问题与个体需求,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助力学生高效学习,提升教学质量。

靶向提升  助力教师专业进阶

  南昌交通学院还积极组织了一系列高水准的专题培训,参训教师累计已达600余人次。组织教师参加“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深度解读与备赛指导集训营”,老师们清晰认识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创新内核;组织教师参加“针对数字化转型需求开展泛雅平台应用与智慧课程建设专题培训”,助力教师将先进技术融入日常教学,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组织教师参与“教学创新大赛精准指导及案例复盘模拟答辩工作坊”,通过实战演练与专家指导,精心打磨参赛项目;组织教师参与“智慧课程建设AI + 教学创新工作坊”,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时代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等环节的创新应用,形成“以赛促教、全员提升”的辐射效应。

  该校教务处处长熊国良表示,在人工智能重塑教育生态的当下,组织相关培训对学校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为教学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开展教师培训,成为助力教师迅速适应这一教学变革的核心举措,这不仅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更显著增强了教师在教学设计、资源整合等关键领域的创新能力。

赛事驱动  激发教师创新活力

  为进一步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对标“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和“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要求,南昌交通学院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和第二十届青年教师教学讲课比赛。 

  在相关比赛中,教师们各展风采,紧密围绕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聚焦于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资源建设以及教学评价改革等多个方面。在答辩环节中,评委们与参赛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营造了学校重视教学、钻研教学的良好氛围。设计与艺术学院教师梁楚君第一次参赛就深有体会,她说:“良性的比赛如春雨般滋润着每一位教师,使我们在教学进阶中可以跨越屏障、整理思考、反复打磨,才能将所有的发挥厚积薄发。”

  南昌交通学院通过积极转型构建智慧教育新范式,实施靶向提升策略助力教师专业进阶,以赛事驱动激发教师创新活力,这一系列培训与赛事活动,为教师成长铺就坚实的道路。未来,该校将持续深化“AI+教育”融合创新,秉持“教师发展优先”的战略理念,深化“智慧教育+精准培养+创新实践”三位一体模式,探索AI时代教师素养升级的新路径,持续释放教师队伍的创新潜能,为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来源:南昌交通学院;文:洪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