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强化“四个突出”打造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2023-10-10 17:50:00

  “我认为要想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最需要的是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华东交通大学,“天佑学子培育计划”选拔面试正在进行,2023级新生们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天佑学子培育计划”是华东交通大学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导向,在多年办学实践和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于2020年开始实施的本科拔尖创新人才试点培养计划。每年从学校各生源地高考成绩优秀、学科潜质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本科新生中择优选拔60人进行培养,围绕“基础厚实、专业扎实、体格壮实、品格充实”全方位发展的育人目标,着力打造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相关经验做法入选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应用工作案例。

  以德为先,突出责任担当教育

  学校十分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思想成长、行为养成、人格塑造和实践锻炼,不断增强“天佑学子”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从“知”上引导。学校打造了“铁”为特质的校园文化,深入挖掘铁路系统独特的思政元素,充分挖掘“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爱国、创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和育人价值,有机融入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教育教学。

  从“践”上培养。学校通过“天佑讲会”“天佑读书会”“追寻天佑足迹夏令营”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悟榜样力量,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其中蕴含的时代价值,自觉弘扬“信念坚定、目标明确,不畏艰险、敢为先驱,动力强劲、勇往直前”的“火车头”精神,营造对标榜样、示范争先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筑牢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

  从“行”上深化。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勇挑重担,疫情防控期间,“天佑学子”全员投身校园疫情防控、线上导学等志愿服务,一个学期累计参与达1800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超7000小时,人均服务时长31小时;学生们的提案作品获评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优秀作品奖,在全省高校“红色走读”等活动中多次获奖。

  能力为重,突出交叉融合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学校聚焦人才培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立交叉培养架构,促进工工交叉、理工结合、工文渗透。

  一方面重构课程体系,建立多段学制和三学期制,搭建“基础、学科、专业”三个课程平台,扩展通识课、学科交叉课、科研训练课等特色课程,构建了“以思政课为引领、以专业课为主体、以特色课为拓展、以第二课堂为补充”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打造交叉课程群,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紧扣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及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打破学科壁垒,跨院系组建了14支教学团队,打造了一批学科专业交叉课程群,整合不同学科专业教学需求共同研讨教学读本和教学大纲,施行“一课多师”模式,推行“团队化、课程化、项目化”实践教学方式,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学校建立了“分层次、分阶段、立体化”的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从学校高层次人才和优秀校友中选聘学生学业导师和校外导师,鼓励跨学科专业双向选择和组队,编制推行贯穿四年的本科生科研训练实践指导手册,全过程衔接培养进度。刚刚步入大四的51名首批“天佑学子”100%加入导师课题组或科研团队,获批全国、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3项,获高水平竞赛及学科竞赛国际级奖项5项、国家级奖项12项、省级奖项77人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著8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篇,创新能力凸显。

  “学校、学院开展的科研训练让我们更早地开始了科研探索,更早地掌握一些科研方法与学术规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结合专业方向和个人兴趣来思考研究问题,还可以及时得到学业导师的指导,和不同专业的同学组队,把想法落地。”该校天佑学院学生学术科创中心负责人、2020级“天佑学子”黄旺鹏说。


  全面发展,突出综合素质多元评价

  学校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深耕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形成互补和渗透,不仅改革了学生综合评价机制,对学生德智体美劳、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进行综合评价,按照课程类别设置不同评价系数,实现了同一班级内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相对统一测评;提高了德育和体美劳育占比,推行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健康训练机制,注重审美体验和自我展示,建立劳动清单制度,全程记录和评价学生参与活动的经历和成果。同时不断改革“两大课堂”评价机制,围绕第一课堂课程目标科学建立过程考核和评价机制,充分掌握学生学习状态,着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围绕第一课堂搭建课外支撑、素质拓展、自我管理体系,打破了“二八现象”,实现了80%的学生参与了100%的活动,每个学生都拥有至少1项长期坚持的运动项目,每学期人均课外体育锻炼时长达90小时、劳动时长达40小时、养成至少1项艺术爱好。


  因材施教,突出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校以一流的管理服务为牵引,不断激发和涵养学生发展潜质,推动学业规划更具个性化,给予学生充分的专业选择权,放宽学分转换范围,打通国内外学习交流课程、校际修读课程、托福雅思、双创竞赛或科研项目等学分认定转换;研发上线了“学生计划外选课系统”,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自由选修培养计划外任意课程。同时利用暑期夏季小学期,制定丰富的教育教学计划菜单,涵盖学业基础强化、学习方法训练、创新竞赛培训、校际学习交流、社会实践等内容,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选修,做到了学生自主订制学习计划。

  为了打造一流的成长环境,学校依托学生社区建立“学子之家”,实施书院制管理模式,强化学生社区的文化建设、空间塑造和价值导向,集办公、住宿、交流研讨、第二课堂活动等功能性空间为一体,营造了“修身”“励志”“争先”的氛围,满足了学生日益多元化的成长需求。

  此外,学校不断推进产教融合、教科结合,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纳入学校与国家铁路集团、国家铁路局“双共建”项目,建立与机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通过聘请行业技术人才、杰出校友等担任客座教授,以及选派学生赴单位学习锻炼、课程实践等做法,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汇聚育人合力,确保人才培养与行业未来发展需求相适应。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学校始终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立德树人实效的重要标尺,坚持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联动、院系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解决了培养举措落实过程中专业间分离、院系间分隔、部门与院系间分治现象,实现了学校、院系、师生各个层面在思想上同心、在目标上同向、在行动上同行,为学生们的成长发展保驾护航。近日获评“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天佑学子”何政毅说:“是学校不断创新的培养模式给我创造了成长发展的平台,我的梦想在这里扬帆启航,未来我将再接再厉,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来源:华东交通大学;作者:王冰雪)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