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东华理工大学汤彬教授继宋金如、周义朋、李荣同之后,荣膺江西省第四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东华理工大学也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连续四届均有教师获此殊荣的教育单位,独特的“东华理工现象”正在持续,榜样示范引领的辐射效应日益彰显,引发师生广泛热议。
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 李荣同:欣闻汤彬教授荣获第四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至此,我校已连续四届有教师获此殊荣,这是东华理工的骄傲,也是东华理工人坚守“核工情”、锻造“军工魂”的生动实践。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聚焦“作示范、勇争先”,以“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高水平大学为目标,锲而不舍、开拓创新,共同开创东华理工更加辉煌的未来。
学生工作处处长 卢洪刚:喜闻汤彬教授连续“接力”“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榜单,我非常激动。汤彬教授胸怀祖国、敢为人先、严谨治学、潜心研究,在一心为国探索的道路上,他不仅呕心沥血、教书育人,更将科研成果与产业相结合,为我国核资源开发利用作出重要贡献。学校像宋金如、周义朋、李荣同、汤彬教授这样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还有很多,他们至诚报国、情系教育、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必将激励着一届又一届的青年学子将个人发展与祖国需要自觉对接,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
地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周林图:热烈祝贺汤彬教授!学校宋金如、周义朋、李荣同、汤彬教授连续四届入选“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榜样示范引领的“东华理工现象”日益扩大,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因为学校深深扎根江西这块红“土壤”,理想信念是“种子”,家国情怀是“温度”,敬业奉献是“环境和气候”,共同浇灌出了生命火红的花,一朵朵,一丛丛,香满园……
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党委书记 许亚男:我校连续四届荣获“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东华理工现象”,这就是核军工文化的特质。学校长期以来打造自己的先进人物群雕,选树一批为国奉献、为人师表、为民服务的先进典型,这是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作为学院党委书记,我要充分利用好这宝贵资源,用身边的典型教育引导身边的学子,鼓励他们向榜样学习,争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之才!
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学院院长 邓居智:东华理工大学之所以能成为全省唯一一所连续四届均有教师荣获“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的高校,是因为学校师生长期接受核军工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一代代东华理工人传承并弘扬核军工文化,秉承对我国核地学事业独有的担当、追求与挚爱,潜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匠心科技攻关,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个人的追求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周成莉:喜闻“最美科技人”汤彬教授获评第四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敬佩与自豪感油然而生。作为东华理工人,我们要学习汤教授对科研的耐心、恒心、决心和信心,坚持“为党育人”宗旨,勇担“后继有人”重任。作为思政课教师,更要及时将汤教授的感人事迹融入课堂,引导大学生心怀“国之大者”,做民族脊梁。
核应用技术研究所教师 张雄杰:我校汤彬教授荣膺第四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我倍感骄傲与自豪。作为汤彬教授团队的一员,一直为他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坚毅所感动、所激励。汤教授获此殊荣,这是团队的荣誉也是责任,我将像汤教授一样把人生理想与国家发展融为一体,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不忘初心、勇担使命,跨越科技“险”峰,孕育人才“火种”。
测绘工程学院辅导员 张振森:喜闻我校汤彬教授荣获江西省第四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非常激动。矢志科技报国、创新人才培养……这正是汤彬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培根铸魂的生动写照。通过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汤彬教授让我们坚信“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将引导学生以汤彬教授为榜样,树立新的道德标杆,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成长为堪当大任的时代青年。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冯杨洋:汤老师获得第四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的消息令人振奋。作为汤老师的学生,我更是无比的自豪。汤老师曾教导我们:“面对科学研究,要有坐冷板凳的耐心,要有钻研技术的恒心,要有敢打硬仗、不怕吃苦的决心,还要有承受挫折和失败继续前行的信心”。汤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无穷,一直秉持的科学精神更是我学习路上的一盏明灯,鼓励着我不断前行!
2020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 王泽旺:“最美科技人”汤彬教授荣获江西省第四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这一消息振奋人心。汤彬教授扎根教学科研一线近 40 年,他始终坚持为核学科人才培养“火种”,致力于铀矿技术领域,打破了欧美技术封锁。作为一名研究生,汤彬教授的精神鼓励我坚定科研理想、树立科研目标,积极扎根于自己所从事的科研专业,朝夕不倦、坚持不懈。
理学院2019级统计学专业 聂子寒:身为东华理工的一名学子,喜闻汤彬教授获评第四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我由衷地感到敬佩与兴奋。从满头青丝到雪染双鬓,汤彬40年如一日为中国核工业打“粮食”,攻克“卡脖子”技术,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寻铀精进之路,为实现我国铀资源世界占比的跨越式提升贡献智慧和力量。作为东华理工学子的我们,在欣喜之余更应从榜样身上汲取前进的力量。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探索创新,弘扬核军工文化,为祖国贡献青春和力量。(作者:胡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