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至25日,豫章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追寻红色足迹,做红色基因传承人”大学生暑期实践队以“四红”为引领,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通过自主选择定路线、返回家乡看变化、故地重走见新颜、走进一线看发展、深入乡村助振兴等方式,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高举“红旗”,在寻访足迹中强化红色引领。实践队从南昌出发,一路向南、向西,在八一起义纪念馆聆听南昌城头的枪声,在塘边村重走毛泽东开展“永新调查”的路线,在芦溪乡听老人讲校友欧阳洛发起“永新暴动”的故事,在三湾村学习“支部建在连上”的伟大经验,在渼陂村“二七会议”旧址的厅堂里学习土地革命的精神,在才丰乡誓词陈列馆看贺页朵留下的、现存最早的入党誓词,在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见证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大家沿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的足迹开展红色寻访,这条红色之旅在亲身体悟中越走越清楚,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脉络越来越熟悉。
扎根“红土”,在学思践悟中赓续红色血脉。在实地走访中,实践队员提前翻阅史料,带着问题一边参观调研、一边聆听记录、一边交流分享。“土地怎么分?”大家在看过中共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十一团团部旧址后,针对土地分配标准进行了一次“微讨论”;“二七会议的精神是什么?”在吉安城革命历史陈列馆的学习讲堂开展了一次“微竞答”;“陈鹤琴之路怎么走?”,队员们在村民的指引下来到陈鹤琴办学旧址的门前合影留念,与那段筚路蓝缕的办学岁月短暂的“微相遇”。“很多地方在百度上都搜不到,这种边走边问的感觉就像在亲手揭开历史的面纱。”夏怡婷感慨道。实践队员每到一处前都会系统了解这段红色历史,聆听村民讲述书上未曾看到的趣事,互相交流学习感悟体会,既做寻访者,又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
浸润“红书”,在身体力行中弘扬校史文化。沿着学校发展的主脉络,实践队员发现有一大批我校校友投身革命事业,为中国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篇章。在永新县、泰和县、吉安市,找到了“怎样做个好共产党员”理论的首任提出者冯任、“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罗石冰、忍辱负重的共产主义战士李白芳等革命先烈的足迹。团队成员查阅了校史年鉴、校史研究资料、影像报刊等史料,在他们曾经走过红色土地展开“穿越时空对话”。在芦溪乡南阜村,年过六十的老爷爷带领大家来到欧阳洛故居,在厅堂内他从口袋掏出几张信纸,上面是他根据他的爷爷的回忆写下的生平事迹,欧阳洛组织发起“永新暴动”的故事就是这样被口口相传留下来的,也将从实践队员的口中传承下去。
坚守“红心”,在为民服务中助力乡村振兴。在红色之旅的旅途中,实践队员来到泰和文田镇仁达希望小学开展新时代暑期文明实践活动,大家与小朋友们围绕“童心向党·红色故事我来讲”“童心向党·红色故事我爱学”等主题开展了一场生动的暑期文明实践活动,将这几天听到、看到、查阅到的红色故事和感人事迹讲给孩子们听,有舒行将军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有日军轰炸吉安的苦难生活,有隔壁东固畲族乡夏淑英奶奶在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40余年的坚守与坚持,带头与孩子们一同朗诵毛泽东率领红军攻打吉安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与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跳体操、红色剪纸、制作书签、推广普通话,给孩子们上劳动教育课,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供稿:刘育闻 编辑:赵攀)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